精卫电源

一双慧眼让这个“很小”的团队很大很大

时间: 2024-12-18 10:27:32 |   作者: 极速直播nba体育直播乐虎

  • 精卫电源

  在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展厅,有一个互动装置——铜鼓同心圆。罗吉华记得,一次,一个团体来参观,当多位观众的手一起触碰铜鼓同心圆时,《我和我的祖国》的旋律随即响起,背景投影里也变幻出绚丽色彩。这样的场景感染了所有人,大家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,唱起了这支歌。

  作为讲解员的罗吉华非常感动。对她来说,这份感情共振进一步确认了讲解工作的意义,“我深深地感受到咱们各民族对于伟大祖国的热爱,以及那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。”

  罗吉华是民族文化宫展览馆副馆长,也是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团队负责人。这个从7年前开始慢慢地组建起来的团队,在民族文化宫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  他们“很小”,到如今也只是一个40多人的团队;他们“很大”,把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讲到全国,讲到世界。

  9月27日,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上,这个讲解团队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。

  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团队的成员来自全宫15个部门。和罗吉华一样,他们都经历过白天在展厅讲解、晚上加班干自己的工作。

  “这是民族文化宫的一个机制创新。”罗吉华介绍,2017年,民族文化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开展,宫领导决定,全宫青年干部都要去讲解。因为,“只有通过讲解,才知道展出的文物古籍是什么,才知道民族工作的重点是什么,才明白我们党的民族工作历史。”

  “我们把讲解作为锻炼年轻干部的方式。通过参与讲解,大家能更了解民族文化宫,以及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工作,把工作做得更好。”民族文化宫人事处副处长赫歆说。

  赫歆介绍,讲解员来自不同专业,大家最开始背讲解词,有时连文物名称都念不对,比如元世祖忽必烈赐予萨迦法王八思巴的盔甲、《贡嘎坚赞口述传记》等。但讲解了上百场之后,大家对这些文物就如数家珍了。对于五大自治区成立时间、中国人口较少民族有哪些等常识,更是做到了“张口就来”。

  “通过这些年的实践,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涌现出来。事实上,我们讲解团队的成员,在各个业务领域里也是核心骨干。”赫歆说,她自己也是在讲解员岗位上成长起来的。

  焦翊丹2021年来到民族文化宫,目前担任民族文化宫团委书记。三年来,她讲解的展览不下1000场,是当之无愧的“金话筒”。焦翊丹说,展览涉及的内容深且广,讲解词一般只有部分信息。因此,每一件展品,每一个关键词,她都会去查阅有关的资料,进行发散式学习。

  为了讲好展览中的玉器,她学习了玉琮、玉璧、玉璋等各种形态玉器的相关知识,包括它们用在什么场合,有咋样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等。展览中涉及的文化形态,比如良渚文化,体现在展板上的内容可能只有几个字、几张图,但她会去延伸学习文化形态的特点、代表性文物、在整个史前文化史中的地位等相关知识。

  就这样,每一件展品,焦翊丹都“吃透”了。“讲解词只有短短几句话,但我们阅读的东西远超于这些。”焦翊丹和记者说,“当我看了很多资料,再去读我们的讲解词,感觉是不一样的。我会更有底气,因为这背后有知识的支撑。”

  对于讲解方式,焦翊丹提到“因人施教”四个字。就是针对不一样的人群,讲授不同内容的不同层面,并采用观众乐于接受的讲授方式。“像七八岁的小朋友,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相对弱一些,就要用他们听得进去的方式来讲,这样才可以把铸牢的种子种在孩子们心里。”

  以藏文古籍《贡嘎坚赞口述传记》为例。“讲解词讲,这本古籍记载了凉州会盟这一重要史实。但是,如果和小朋友用原话讲,他们难以理解,这部古籍的重要意义就容易被淹没。”焦翊丹说。

  于是焦翊丹改变了讲解方式。“首先,我引导孩子们脑中形成一个大致的中国地图,塑造一个空间概念,‘我们先来到祖国的西南,雪域高原西藏’。然后,再以提问启发,‘你们知道西藏是何时正式纳入中央管辖的吗?’孩子们会抢答。接着讲凉州会盟的详细的细节内容,讲西藏从元代开始纳入中央管辖。最后引导孩子们认知,‘西藏自古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’。增强空间感、代入感,提升故事性、生动性,让孩子们沉浸式理解体会,最终落脚到对民族团结、国家统一的认识。”

  面对外国友人的时候,又是不同的讲解方式。“这其实就是对外传播、对外宣传,要有这根弦。你并不是在单纯地讲解,而是在向外国友人展现我们博大精深的文化,传播中国理念中国智慧,影响国际舆论场。你要带着这么一种感觉去讲。”焦翊丹说。

  除了在民族文化宫讲,讲解团队的成员们还走出去,电视节目里,校园活动中,为边疆民族地区孩子授课的直播间,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。

  何以中国?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?即便你熟悉中国历史,走进2023年8月开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,依然能有新的发现与认识。

  “我们从开始策划这个展览,就有鲜明的导向。”民族文化宫负责人和记者说,总结起来就是“一个正确,一个偏差,一个错误”。

  他解释说,“正确”是习提出的正确的中华民族史观;“偏差”是传统史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中原王朝史观;“错误”则是西方编造的一系列史观。

  “华夏和当时所谓的‘四夷’(蛮夷戎狄)是怎样的关系,我们在展览中明确地对大家说,自古以来都是一体的。”罗吉华说,夷夏之分从来不是种族之分,“四夷”能够最终靠学习中原文化和礼仪,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人物,比如说秦朝,秦人最开始生活在西边,被列入西戎,但却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国;楚国曾被视为南蛮,但后来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,是华夏人物的代表。

  西藏和新疆是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重要内容。展览中,有关西藏和新疆的内容所占比重也相对较大。“展览中的这一些内容,就为了让观众看到,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、多文化交流、多宗教并存的区域。”罗吉华说。

  在历史课本中,公元前60年,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,新疆正式纳入中央政府行政管辖。而展览将西域与中原的文化交流,追溯到比西汉更古老的先秦时代。精卫填海、夸父逐日等古代神话,都是发生在传说中的昆仑山。商代妇好墓里面出土了大量玉制品,经鉴定都是新疆和田玉,可见和田玉在中国玉文化的开端就处于重要位置。“观众能够正常的看到,早在先秦时期,西域就和中原发生了密切联系。”罗吉华说。

  最早出现“大一统”的古籍《春秋公羊传》,最早出现“桃花石”一词的汉文传世文献《长春真人西游记》(“桃花石”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)…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中,所有展品都在讲述着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。

  “此次展览并不仅仅是文物古籍精品展,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它们,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。”罗吉华介绍。

  作为策展人之一,在国家民委党组的悉心指导下,罗吉华和同事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,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,查阅大量的史料,从数十万件文物古籍中鉴选展品,“当看的资料足够多,慢慢地,一条线就会清晰地浮现出来。”

  她介绍了《西南彝志》这一展品的选择过程。《西南彝志》是1959年民族文化宫建宫时,从贵州调拨来的。这是一部清代古籍,是孤本,入选了国家珍贵古籍名录,文字是古彝文,已有上千年历史,懂的人很少。幸运的是,学者将《西南彝志》翻译成了汉语。翻阅这部古籍时,策展团队发现了朱元璋对奢香夫人的评价。

  讲解员同时也参与策展的南希介绍:“明朝时,奢香夫人的丈夫霭翠是贵州宣慰使,但去世得比较早,奢香夫人很能干,受到大家尊敬,她的孩子又小,于是她就摄贵州宣慰使职能。”展览将《西南彝志》这部古籍放在西南地区和中原王朝关系这一版块里,并把朱元璋对奢香夫人的评价做了突出展示。

  此次展览的“明星展品”是唐朝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琴和鼓,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“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,将中原文化和先进技艺传播到吐蕃地区,极大地促进了中原与吐蕃地区的民族交往、文化互鉴,成为中国民族团结史上千年流传的佳话。这组琴和鼓不仅展现了唐朝时期文化艺术的繁盛,更是这段千年历史佳话的见证。”罗吉华介绍。

  展览大纲和解说词也经过了多次推敲和反复修改。那是一段难忘的时光,时间紧,任务重,即便生病发烧,罗吉华和同事们看资料的速度也不曾慢下来,“当你走过最难的那一段时间,不管是身体上的极限,还是知识上的缺陷,都一个个克服和解决了,是很有收获的。”罗吉华这样总结那段时光。

  从展览筹备到如今,保守估计,展览大纲有100多稿共计120多万字,讲解词有70余稿共计100余万字,罗吉华认为,用“不计其数”来形容最为恰当。

  如何将展览内容用观众听得懂的语言、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出来,是办好展览的关键。“这是‘面对面’的铸牢工作,一定要好好讲。”民族文化宫负责人说。

  “当你用心用力用情去讲,观众是能够感受到的。”焦翊丹说,讲解看似门槛很低,但想要做好做精,也不容易。在她看来,讲解首先要打动自己,才能打动别人。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一遍遍地打磨,期间有理论和具体知识的学习,也有思考复盘和再实践。“每一次讲完,我都会反思,哪里讲生硬了,哪里还有问题,然后再去学习,去实践。”

  赫歆还记得,讲解员讲到边疆民族地区取得的脱贫成就,讲到“时代楷模”的动人故事,深受震撼也深受感动,常常讲到动情处时,讲解员流泪了,观众也哭了。“通过讲解,我们自己的情感也是一个升华过程。观众认同了我们的情感,也听懂了我们想传达的东西。”

  如今,民族文化宫年年都会有讲解培训,包括文史知识、博物馆相关理论、讲解技能等。赫歆自己也会带年轻的同事,给他们打气,陪他们训练,“我一般是先观察,看他们讲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问题,哪些地方需要改善,再陪着他们继续练习。”

  罗吉华回忆,一开始有的讲解员不自信,在观众面前说话就脸红,跟人对视时,眼神也会不由自主地躲开。现在,大家都已经成长起来,而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有的擅长政务接待,有的擅长和学者交流,有的擅长青少年讲解……“我们的讲解词绝大多数都是固定的,但是大家在讲解了很多次以后,相应会有自己的讲解风格,我们也鼓励大家,根据不同的参观团体,发挥各自的长处。”

  对于观众提出的问题,讲解员会随时记录,统一汇总,再由研究团队进行研究,很快就能在讲解词和展览中体现出来。

  罗吉华认为,讲解员和观众之间,其实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。“我们通过这一个展览,把铸牢思想传达出去,同时前来观展的观众,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的思想,丰富了我们的展览,这是双向的。”

  “每次讲解过程中,我也被观众们感动着。”焦翊丹说,“他们反哺着我,给我力量。我只是铸牢宣教事业中的一束微光,但我会尽全力去照亮,让更多的人看见我们所讲述的故事和理念,看到民族团结融合、国家富强复兴。”



上一篇:平安福耀至尊年金保险(分红型)产品介绍收益如何+现金价值表
下一篇: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开通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